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

行動學習試辦學校成果發表

今天到左營國小參加了一場資訊融入教學的發表,今年高雄市只有左營國小一所試辦,明年高雄市有21所計畫參加,不補助硬體只提供一所學校20~70萬(一班以上)的補助,相信行動學習將會是未來的風潮。

第三節觀課:數學科(縮圖與比例尺)
老師利用qr code提供試題,分別讓四組學生到學校實地測量,學生分成紙本紀錄者一人,活動紀錄拍照者一人,測量兩人,組長將資料紀錄於pad上,另一位同學協助
每組六人共用兩台pad(三人一機)
老師要求活動紀錄十張有團體照,每個地點測量照。
pad除了充當相機外,還安裝了
asus內建的supernote這次學生的線上筆記
QR Code Reader老師佈題及出題用
距離測定器 - Smart Measure讓老師出題的紙本尺寸與實際測量比較
量角器遇到測量校園圖形的測量角度
Grid Designer充當方格紙使用畫出縮圖
Google 雲端硬碟全班共用google帳號,老師開了1127資料夾下分四組,讓各組學生將照片及筆記上傳

下午的林志隆教授建議讓學生攝影,將合作學習紀錄拍照攝影上傳。

觀課時我跟了第二組全程,發現學生一開始遇到了題目下不來的問題,看來基礎建設對於行動學習有非常大的影響。
接下來學生看到題目後學生必須算出比例尺;實際距離,然後用pad測量距離。這裡發現一個問題我自己在使用measure並未校正,預設身高為1.6M,以致於測量出來的距離誤差頗大,下此使用這種工具時要讓學生校正。

老師給學生的題目是關關相連共需闖三關,在25分鐘內完成,這組同學卡關頗久,時間到了學生就趕回教室,後來老師又讓學生回來重測。

第四節去看了網奕的互動教室,學生使用筆電與老師的系統連結上健康課。

下午林教授的演講重點
評量與教學方式不要一套到底,可以每學期換換口味,例如隨身學計畫中有三種作業模式,這學期先讓學生熟悉作業小幫手;下學期可以用wiclass測驗模式;接下來可以用聯絡不的作業模式。
學生的學習歷程要幫他保留下來,尤其是需要補救教學的學生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