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9月10日 星期二

學習診斷與進展評量

昨天參加了一場無奈的政策宣導研習
學校端http://poldpa.nutn.edu.tw/poldpa_html/
學生端http://140.133.2.38/teac/

研習名稱高雄市國民中小學學生學習診斷與進展評量施測說明會
依據文號依據102.09.02高市教小字第10235550100號函辦理 依據102.09.03高市教小字第10235642900號函辦理
師資洪碧霞教授
課程時間及地點...
等詳細描述
上課時間:102/09/09週一
1400-1700
【本校緊鄰高雄捷運紅線R18站,從4號出口下樓梯即可進入校門,請多多利用大眾交通工具】
研習時數/ 學分數3 小時 / 學分 (僅非學分班以小時計算,學分班、學位班皆以學分數為單位)

這場研習中非常多與會者皆提出不妥處,但現場除了測驗開發教授外,並沒有任何一位教育局長官到場。
洪教授在現場的眾多壓力下還不斷道歉,因為這個系統的問題眾多,例如:伺服器的壓力測試尚未完成,如此勞師動眾進行三年級的線上測驗,全高雄市的國中小學校只能在六周內規劃排程,進行線上測驗....等。

這個系統原始立意良好,可以追蹤並診斷學生的學習狀況,讓老師了解學生過往的學習歷程,而且是隨著學生轉學時,也會帶走的。
評量題目也不會像紙筆測驗一般,考題會針對學生的程度進行調整,讓頂尖的學生能夠挑戰更高層次,落後的學生能夠了解基本能力到哪裡。
但是推動與執行面卻有疑問:
1.放眼目前的評量系統,全國沒有一個地區實施全面性一~九年級全體學生的檢測,一般如攜手計畫也只針對後30%左右追蹤,搞這麼大背後的伺服器卻沒有經費擴充能量。
9/11註:最新狀況http://poldpa.nutn.edu.tw/poldpa_html/index.php?mod=news/index/news_id/77
2.學生能力檢測目前最熟悉的是國際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劃PISA,即使如此大型的計畫,其檢測目標也是鎖定各國每年的15歲的學生族群,應該沒有針對同一位學生去追蹤九年一貫的學習歷程,因為這不就是針對學生貼標籤嗎?(針對這個問題是個人見解,如有誤謬請參考台灣PISA計畫網http://pisa.nutn.edu.tw/pisa_tw.htm
3.這樣的決策是否與12年國教基本精神是否違背,宣導網址:http://12basic.tchcvs.tc.edu.tw/建議局裡的長官上去看看宣導網站的微電影。
4.就學生的立場,假如孩子是吳寶春或吳季剛等學生,為什麼教育局要把我記錄T分數/PR值,這會不會是貼標籤,老師手邊已經有學生的學籍卡了,為什麼還要一個系統紀錄我的隱私。
5.就老師的立場,每個學生的落點都在伺服器上,不知道會不會有長官下公文,調出各班級的學生平均呢?是否又要做比較每個老師的教學成果,要營造出優良教師嗎?
6.就家長的立場,原來國小不做排名,到了國中不能要求檯面上的班排或校排名,但是教育局擁有全市學生的排名,不知道會不會影響孩子升上高中的成績呢?要不要再去補習班,補一補評量題庫的所有試題。
7.就伺服器的立場,這個立意良好的網站,會不會因人設事,換人當家後就不了了之了,伺服器的壽命與計畫執行時間,能夠看到103學年度開始的小一生年年評量到高中嗎?

嗚呼哀哉~台灣的教育到底是要孩子們走向哪裡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