呵護孩子的「嚮往」
其中主編有句話:
「我們的社會充滿了「孩子應該學些什麼」的討論與焦慮,隨著社會的高度複雜化,舉凡有任何新議題,政府就動員最順服的中小學「置入」課程:從海洋教育到環境保護,從食品安全到狂犬病……
弔詭的是,學習資源愈來愈多,時間愈來愈長,但孩子們主動學習的意願和動機、目的感卻愈來愈薄弱。PISA的國際評比也一再顯示,教育學力愈高的國家,授課時數相對較少;反而是開發中國家,授課時數愈加愈多。」
真的台灣的教育現場就像日本佐藤學形容的,「教師的工作可以用街頭藝人的丟球戲法來比喻。」我們不停的接受政府、行政、家長等等教育專家所拋出來的球,告訴我們做這個;做那個。
很少人想到從減法原則來思考教育,孩子們的學習不是我們努力塞東西給他們,而是幫孩子找到他做重要的東西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